「禮敬我的上師 貢噶旺秋堪千仁波切!黑暗中,迷失的我被祂救回,並且指點我成佛之道。我每天許願,未來的每一世都要遇見祂,被祂教化於我。」
在堪布 洛桑滇增的言談之中,總是可以看見 貢噶旺秋仁波切的身影。在一次言談之中,堪布談及對上師的深深感念,他說:每當在異地遭遇困境、深感挫折時,想到上師慈祥的面容、和善的言詞,就能產生許多加持的力量,轉化為再次面對與出發的動力。
14歲時,堪布於甘丹寺出家為僧,學習藏文及藏經。20歲進入宗薩佛學院,學習五部大論等顯密的教法,在嚴格的僧團教育中,於十年完成學業並取得堪布的資格,而後即在宗薩佛學院擔任堪布的職務。
2001年,奉 大司徒巴仁波切指示,與臺灣噶瑪、噶舉諸多中心共結法緣,其後常駐臺灣,學習漢傳佛法及中文,並為法鼓山翻譯藏傳佛教典籍。這也開啟日後堪布與臺灣弟子深厚的緣分。數年後,堪布決定常駐臺灣,進而創立臺北八蚌講修法林佛學會,亦是本著追隨上師 貢噶旺秋仁波切的腳步,處處展現上師的言教與身教。
▎教授課程
• 《辨法法性論》
• 《辯中邊論》
▎課程簡介
• 由彌勒菩薩所作的五部論典,西藏所傳有五論:《現證莊嚴論頌》、《大乘莊嚴經論頌》、《辯中邊論頌》、《辨法法性論頌》、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。其中《辨法法性論》,是瑜伽行派論書,在藏傳佛教當中深受重視,為分別有漏的生死法如何流轉,和無漏的涅槃法如何證得之論典。辨,是分別、辨別的意思,此論以辨明法與法性為主,而得以透徹明瞭佛法中之法性也。
•「辯中邊」,即辯明中道和兩邊,正顯中道,使修習佛法者能遠離邊見,如實通達諸法中道實相。此論唯說如是七義,一相、二障、三真實、四修諸對治、五即此修分位、六得果、七無上乘。全論分為七品,依次論述世界的本質、成佛的障礙、佛法的真實、對障礙的修治、修行的次第、修行得到的果位,和最高無上的大乘境界。